1、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,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
2、 出自 荀子 《劝学》 《荀子》节选 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
3、 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
(资料图)
4、木直中绳,輮以为轮,其曲中规。
5、虽有槁暴,不复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
6、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7、 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
8、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
9、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
10、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
11、 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。
12、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13、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
14、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15、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用心一也。
16、蟹六跪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17、 节选译文 君子说,学习不可以停止。
18、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,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;冰是由水凝冻成的,但它比水更冷。
19、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,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,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,即使又晒干了,也不会再挺直,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。
20、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,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。
21、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,就智慧明达,行动不犯错误了。
22、 我曾经整日思索,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;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,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。
23、登高招手,手臂并没有加长,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;顺着风呼喊,声音并没有加大,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;借助车马的人,不是脚走得快,却能到达千里之外;借助船只的人,不是自己能游泳,却能横渡江河。
24、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,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。
25、 堆土成山,风雨就从那里兴起;水流汇成深渊,蛟龙就在那里生长;积累善行,形成良好的品德,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,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。
26、所以,不积累每一小步,就不能远达千里;不汇集细流,就不能形成江海。
27、骏马跳跃一次,不能有十步远;劣马拉车走十天,也能走得很远,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。
28、拿刀刻东西,中途停止,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;不停地刻下去,金石也能雕刻成功。
29、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,坚强的筋骨,却能上吃泥土,下饮泉水,是因为它心专一;螃蟹有六条腿,两只大夹,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,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。
30、 节选评析 这篇文章论述了学习的意义、作用、方法和态度,勉励人们努力学习。
31、 全文分四段。
32、 第1段,提出中心论点:学不可以已。
33、这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,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,所以不能停止;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,那就是不能停止。
34、 第2段,论述学习的意义。
35、作者用了五个比喻,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,改变自己。
36、"青出于蓝""冰寒于水"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,可以有所发展、有所提高。
37、直木"以为轮","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",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,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。
38、根据同样的道理推论,人只有经过"博学"(广泛地学习)才能增长知识,培养品德,锻炼才干,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。
39、学习对改造人的品性也起决定作用。
40、荀子认为人的知识、道德、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,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。
41、木要改造成为"中规"的轮,要用"";金要利,就要"就砺",人要改造成为"知明而行无过"的君子,就要"博学而日参省乎己",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。
42、 第3段,论述学习的作用。
43、作者用了五个比喻,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。
44、先用"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"来说明学习的作用。
45、接着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况组成四组比喻:登高而招,顺风而呼,假舆马,假舟楫。
46、这些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:见者远,闻者彰,致千里,绝江河。
47、这种效果的获得,并非人的本身固有条件有什么不同:臂非加长,声非加疾,非利足,非能水。
48、而是因为登高、顺风、假舆马、假舟楫的缘故,也就是"善假于物",凭借外界条件的帮助才取得的。
49、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论,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,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,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。
50、 第4段,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。
51、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,要坚持不懈,要专心致志。
52、先从正面设喻:积土成山,可以兴风雨;积水成渊,可以生蛟龙。
53、所以有这样的功效,全赖于"积"。
54、同样,人如果能积善成德,就能达到"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"的境界。
55、接着从反面设喻,说明不积就不能至千里,成江河。
56、正反对照,说明"积"与"不积",效果完全不同。
57、人们掌握知识、培养品德的过程,也是一个逐步积累、逐步发展、由不知到知、由少到多、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
58、其次,从"舍"与"不舍"来论述学习贵在坚持不懈的道理。
59、先用骐骥与驽马对比,骐骥本身条件虽好,如果止于一跃,还达不到十步。
60、驽马本身条件虽差,如果能前进"不舍",也可以跑得很远。
61、接着用朽木与金石对比,说明"不折"与"可镂"的关键在于"舍"与"不舍"。
62、人们学习,如果一暴十寒,时学时辍,再简单的知识也学不会;如果能持之以恒,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学会。
63、荀子认为"积"必须是日积月累,非一朝一夕之功,一定要坚持不懈。
64、最后,用蚯蚓的"用心一"和螃蟹的"用心躁"进行对比,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,心专一,才能获得成功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非美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