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热议:2023端午节法定一天还是三天

2023-05-03 20:16:59 来源:趣丁网

端午节是生活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个节假日,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小长假,很多人都会放假休息,尤其是上班族和学生党。今年端午节放假三天,法定节假日只有端午节当天一天,也就是6月22日这一天是法定节假日。

2023端午节法定一天还是三天

一天。


【资料图】

2023年端午节: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,共3天。6月25日(星期日)上班。

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等。“端午节”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,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在我国传统节日中,端午节有别名近30个,堪称节日别名之最,如端阳节、重午节、五月节、午日节、浴兰节、菖蒲节、女儿节、龙舟节、龙日节、天中节、地腊节、躲午节、当五汛、解粽节、粽子节、屈原日、诗人节等。

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吃什么

1、煎堆

煎堆是福建一带的传统,那个地区端午节之前因为气候原因,容易下雨,民间传说“天漏了”需要补,于是就用番薯粉、面粉等搅拌成糊糊,用油煎成饼状,这样好像就能给天给补上了。不过端午节之后这个地方真的就很少下雨了。

2、烤鸭

“五红”之首就是烤鸭,过端午节比较讲究的人都会准备烤鸭,那么,为什么又要吃烤鸭呢?因为端午节预示着夏天到了,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就快到了,而鸭肉性味寒凉,有清热解暑、利尿消肿的作用,所以端午节吃鸭肉,预示着整个夏天就能避暑了。所以夏天可以偶尔吃一些鸭肉解暑利尿。

3、麻花

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油炸面食小吃。传说是东汉人柴文进发明了麻花。现主产于陕西省咸阳、山西稷山、湖北崇阳、天津、湖南。其中山西稷山以咸香油酥出名,湖北崇阳以小麻花出名,天津以大麻花出名。

端午节习俗

一、赛龙舟

赛龙舟,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。相传起源于古时,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,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。他们争先恐后,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。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。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,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。竞渡之习,盛行于吴、越、楚。

二、端午食棕

端午节吃粽子,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。粽子,又叫做“角黍”、“筒粽”。其由来已久,花样繁多。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,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,在夜间煮熟,早晨食用。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,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`,统称粽叶。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,一般根据内瓤命名,包糯米的叫米粽,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,掺红枣的叫枣粽,统称糯米粽。枣粽谐音为“早中”,所以吃枣粽的最多,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。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,早晨都要吃枣粽,至今中学、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,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,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。

三、佩香囊

端午节小孩佩香囊,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(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),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作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小巧可爱。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,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。

四、悬艾

民谚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插艾”。在端午节,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,以菖蒲、艾条插于门眉,悬于堂中。并用菖蒲、艾叶、榴花、蒜头、龙船花,制成人形或虎形,称为艾人、艾虎;制成花环、佩饰,美丽芬芳,妇人争相佩戴,用以驱瘴。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“卫生节”,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,挂艾枝,悬菖蒲,洒雄黄水,饮雄黄酒,激浊除腐,杀菌防病。

五、悬钟馗像

钟馗捉鬼,是端午节习俗。在江淮地区,家家都悬钟馗像,用以镇宅驱邪。唐明皇开元,自骊山讲武回宫,疟疾大发,梦见二鬼,一大一小,小鬼穿大红无裆裤,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,绕殿而跑。大鬼则穿蓝袍戴帽,捉住小鬼,挖掉其眼睛,一口吞下。明皇喝问,大鬼奏曰:臣姓钟馗,即武举不第,愿为陛下除妖魔。明皇醒后,疟疾痊愈,于是令画工吴道子,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,通令天下于端午时,一律张贴,以驱邪魔。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非美食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